摩机制作
经验心得 新品动态 好碟介绍 二手器材 视听论坛 聚会交友 首页

关于古典大牌首版日版和首版银圈德版声音不同问题 (作者:网管 时间:2021-06-25 18:16  点击数: 472)  
关于古典大牌首版日版和首版银圈德版声音不同问题

这篇文章发音响发烧站http://hifi.gxcnc.net/avfbbs/,作者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

80年代初的日版首版,很多朋友认为是和同一年,甚至是同一个月,同一天发行的西德银圈首版是一样的。实际并不是这样,发现即使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德版和日版,声音风格差别很大,搞清楚这个问题,要从录音流程说起。
录音制作分三个阶段:录音,混音和制版。分别是recording mix mastering,这三个阶段就是对应CD后面AAD,ADD,DDD三个数字。
Recording: 最大的工作就是摆麦克风(当然是经过思考与计算后),有些交响乐厅的麦克风甚至多达60多个,但只有两三个是主的;
mix:就是将主麦克风和次麦克风素材混音,就是剪辑,修补,各个声道之间的balance
第三个就是制版了Mastering。
制版(Mastering)这个阶段是大家最含糊不清的时候:
经过了混音,会制成母带,母带分两种,一种是模拟母带,一种是数字母带(其中数字母带,会比CD的信息量大,比如CD是16bit,44KHZ,那么数字母带记录是20bit,48KHZ)。
母带还要经过动态压缩,平衡处理,做成适合CD的“母盘”,一个母盘会用来做几个“钢模”用来压制我们最后用的CD,即母盘是正,钢模是负,CD最后是正,据说正价版一个钢模有压5000张CD就作废。从制版公司来看,除非炒作稀缺性,不会只做一个母盘,或者留有多个钢模备份。
这样,例如DG首版日版,母带是在德国做好的,P大家都一样,但是最后制版,是在日本做。由于日版平衡工程师对声音理解不同,对频段处理不一样,然后转制母盘的设备也不一样,造成的声音风格不一样。
最后大家会问,谁的声音更好一些?
我听起来日版首版声音精准,细节多,密度高,声音淡。一耳朵下直接感受也会硬,直,干一些,像网上说的声音比较机械。
西德音圈首版,声音暖,流畅,尤其高频的硬直感没有,但是声音虚一些,糊一些,混一些。
在一些声音校比较软,水,润,暖,松的系统上,听久西德版会腻。一换日版,声音挺拔精神。
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有个朋友认为,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日版设备更精准些,尤其时钟应该更精准一些。会照成声音不一样,我认同这个说法。家里有可接驳外置时钟设备会知道,时钟一打开,声音变淡,细节多变多,密度变高。而且,日版对切换相位,声音变化非常明显,很容易判断录音是正向还是反相,相位不对会水,软很多。这个变化明显也是因为时钟精准的功劳。德版美版就没有这么明显。
对于我来说,选择西银会更合适我的系统,因为我的音响系统是硬膜,声音硬直干一些。西德音圈细腻度和流畅度总分,略胜一些。日版的硬直寡淡,如果能接受,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当然如要买日版一定选首版,在清通的感觉同时,还能保持多一些厚度和润泽,有点类似日本那种竹乐器的味道,也是非常耐听。另外我发现,DG日版和德版风格差距较大。而东芝,CBS差距较小。有些东芝黑三角版,高价版等,甚至超过德版。早期日版CD说明书上,有标注平衡工程师名字,如果是欧美人,流畅度也会好一些。

扩展问题:
一.哪个编号CD最好?
每个钢模的前面几张都很好。就买这些钢模编号的前面几张,而不是一味追求1版;1的钢模压到最后也是渣了。(如果母盘只有一个的话,实在挑剔选第一个钢模编号的第一张最好,最后一个钢印最后一张最差)

二.选满银圈吗?
银圈只是制作工艺,如果母盘和钢模一样的话,选后期成熟的。满银圈一耳朵暖有时候也是虚糊的表现,主要看耐听度和细节。

三.首版,再版哪个声音好?
再版,即重新制版了,C的年代不一样了,即使处理流程标准一样,声音也不会一样,当然买首版。另外有些运用了新的转制设备和技术,比如4D等,声音肯定不一样。出于商业考虑,这些新技术专制,只是声音和首版不一样,不一定会比首版好。当然大部分人认同审美还是以前的平衡工程师正一些。
另外如果母带如果是模拟的,首版声音会比后来的好,母带磁带放置时间久会造成损失。另外70年代末晶体管录音的会比60年代电子管录音好,细节会更多,更耐听。

四.不同公司之间购买版权买的是什么?
买的是recording,然后回来自己mix,balance,形成自己公司的P(版权),因此声音风格,细节不一样。

回复(图片大小请在50K以下)

姓 名*: 电子邮件:
密 码*: 主 题*:
验证码*:
链接名称: 链接地址(http://):
上传图片:
内 容:
转贴转贴 问题问题 请看请看 主意主意 招呼招呼 赞成赞成 反对反对 高兴高兴 惊讶惊讶 生气生气 悲伤悲伤 注意注意 有趣有趣 大笑大笑 滑稽滑稽 傻笑傻笑 困倦困倦 摆酷摆酷 晕倒晕倒 大哭大哭 有趣有趣 疲倦疲倦 挤眼挤眼 伤心伤心 无聊无聊 恐惧恐惧 喜欢喜欢 高兴高兴 不爽不爽 狞笑狞笑 好苯好苯 想要想要 恶魔恶魔 痛苦痛苦 鬼脸鬼脸 傻笑傻笑 发愁发愁 急死急死 天使天使 呵欠呵欠 挤眉挤眉 苦命苦命 亲嘴亲嘴 苏醒苏醒 偷笑偷笑 偷乐偷乐 找骂找骂 愤怒愤怒 惊讶惊讶 羞涩羞涩 我酷我酷 人骨人骨 怀疑怀疑 瞎吹瞎吹 原创原创 无表情
 

  • 关于古典大牌首版日版和首版银圈德版声音不同问题  (作者:网管  时间:21-06-25 18:16  点击数: 472)  
  •   关于古典大牌首版日版和首版银圈德版声音不同问题

    这篇文章发音响发烧站http://hifi.gxcnc.net/avfbbs/,作者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

    80年代初的日版首版,很多朋友认为是和同一年,甚至是同一个月,同一天发行的西德银圈首版是一样的。实际并不是这样,发现即使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德版和日版,声音风格差别很大,搞清楚这个问题,要从录音流程说起。
    录音制作分三个阶段:录音,混音和制版。分别是recording mix mastering,这三个阶段就是对应CD后面AAD,ADD,DDD三个数字。
    Recording: 最大的工作就是摆麦克风(当然是经过思考与计算后),有些交响乐厅的麦克风甚至多达60多个,但只有两三个是主的;
    mix:就是将主麦克风和次麦克风素材混音,就是剪辑,修补,各个声道之间的balance
    第三个就是制版了Mastering。
    制版(Mastering)这个阶段是大家最含糊不清的时候:
    经过了混音,会制成母带,母带分两种,一种是模拟母带,一种是数字母带(其中数字母带,会比CD的信息量大,比如CD是16bit,44KHZ,那么数字母带记录是20bit,48KHZ)。
    母带还要经过动态压缩,平衡处理,做成适合CD的“母盘”,一个母盘会用来做几个“钢模”用来压制我们最后用的CD,即母盘是正,钢模是负,CD最后是正,据说正价版一个钢模有压5000张CD就作废。从制版公司来看,除非炒作稀缺性,不会只做一个母盘,或者留有多个钢模备份。
    这样,例如DG首版日版,母带是在德国做好的,P大家都一样,但是最后制版,是在日本做。由于日版平衡工程师对声音理解不同,对频段处理不一样,然后转制母盘的设备也不一样,造成的声音风格不一样。
    最后大家会问,谁的声音更好一些?
    我听起来日版首版声音精准,细节多,密度高,声音淡。一耳朵下直接感受也会硬,直,干一些,像网上说的声音比较机械。
    西德音圈首版,声音暖,流畅,尤其高频的硬直感没有,但是声音虚一些,糊一些,混一些。
    在一些声音校比较软,水,润,暖,松的系统上,听久西德版会腻。一换日版,声音挺拔精神。
    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有个朋友认为,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日版设备更精准些,尤其时钟应该更精准一些。会照成声音不一样,我认同这个说法。家里有可接驳外置时钟设备会知道,时钟一打开,声音变淡,细节多变多,密度变高。而且,日版对切换相位,声音变化非常明显,很容易判断录音是正向还是反相,相位不对会水,软很多。这个变化明显也是因为时钟精准的功劳。德版美版就没有这么明显。
    对于我来说,选择西银会更合适我的系统,因为我的音响系统是硬膜,声音硬直干一些。西德音圈细腻度和流畅度总分,略胜一些。日版的硬直寡淡,如果能接受,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当然如要买日版一定选首版,在清通的感觉同时,还能保持多一些厚度和润泽,有点类似日本那种竹乐器的味道,也是非常耐听。另外我发现,DG日版和德版风格差距较大。而东芝,CBS差距较小。有些东芝黑三角版,高价版等,甚至超过德版。早期日版CD说明书上,有标注平衡工程师名字,如果是欧美人,流畅度也会好一些。

    扩展问题:
    一.哪个编号CD最好?
    每个钢模的前面几张都很好。就买这些钢模编号的前面几张,而不是一味追求1版;1的钢模压到最后也是渣了。(如果母盘只有一个的话,实在挑剔选第一个钢模编号的第一张最好,最后一个钢印最后一张最差)

    二.选满银圈吗?
    银圈只是制作工艺,如果母盘和钢模一样的话,选后期成熟的。满银圈一耳朵暖有时候也是虚糊的表现,主要看耐听度和细节。

    三.首版,再版哪个声音好?
    再版,即重新制版了,C的年代不一样了,即使处理流程标准一样,声音也不会一样,当然买首版。另外有些运用了新的转制设备和技术,比如4D等,声音肯定不一样。出于商业考虑,这些新技术专制,只是声音和首版不一样,不一定会比首版好。当然大部分人认同审美还是以前的平衡工程师正一些。
    另外如果母带如果是模拟的,首版声音会比后来的好,母带磁带放置时间久会造成损失。另外70年代末晶体管录音的会比60年代电子管录音好,细节会更多,更耐听。

    四.不同公司之间购买版权买的是什么?
    买的是recording,然后回来自己mix,balance,形成自己公司的P(版权),因此声音风格,细节不一样。

    返回本版

    所有图形和文字归音响发烧站及作者所有,欢迎自由转贴和链接,但请注明出处
    使用IE 4.0以上版本,800X600,小字体模式可获最佳观看效果
    联系我们:音响发烧站.

    摩机制作
    经验心得 新品动态 好碟介绍 二手器材 视听论坛 聚会交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