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机制作
经验心得 新品动态 好碟介绍 二手器材 视听论坛 聚会交友 首页
SWANS M1的改良

作 者: 崔天元 来 自: 202.103.224.74
发布时间: 2000-04-29 10:48:10 返回本版 到视听论坛中讨论
文 章: 音响之道千千条,目的只有一个:靓声。然而何其难求是我们这些
发烧友所深深体会的。为了能获得完美的音质和音色,我们不停的换箱
、换机、换线、摆位、可往往事倍功半。我以为这与我们的盲目性有很
大的关系,可是高烧不退的激进派,又有多少是清醒的哪?事已至此,
我们惟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已有器材的潜能,用我们擅长的和不擅长的调
教经验去圆黄梁美梦。收效如何则是见仁见智,烧友自己心知肚明,然
而果有收效甚大者,亦不妨与同好交流共勉。
 器材搭配如下:
  转 盘:科力斯VCD-8800(已摩机)
  解码器:海威HDAC-200(HDCD解码、PCM1702芯
             片 已摩机)
  功放:SPARK-765A
   音箱:杜希 SWANS-M1
  信号线:V.D.H MCD102/3
  喇叭线:高度风 SPK-200
   在这套器材成型之前,为了给M1搭配一款合适功放,曾试用过多款
   国产功放,天逸AD66A、华韵A50、SPARK265A、钟
   神80W甲类前后级,科宝AS8I胆机,SPARK734胆机,
   最后选定的是同样在海外获得好评的SPARK765A来搭配M1
   效果最好。
     谈到这儿我有一些感想:M1并非象某些人所言适应性很强,随便
  一款功放就能伺候。除非你听音要求不高,否则实在是浪费了M1的优
 良特性。经过这许多种搭配,我基本上摸透了M1的特性:它比较适合
 温暖,柔和的功放,强调高分析力,讲究线条硬朗的功放绝对不适合(
 若非你能找到特温暖的线材和特温暖的CD机)原因在于M1在中高频
 的分析力上实在是有超高这种特性,而且它的线条又是如此明朗。音响
 之道讲究的是刚柔相继,收放自如,优势互补是搭配和调教器材的法则
(讲深点儿,辨证和哲学实在是我们这些烧友的必修之课)。在这些搭
配中则以胆机为上选,音色温暖一些的晶体管功放如果搭配中性偏暖的线
材也可胜任。同时我也发现M1也并非十全十美,否则就应是天价了。
  言归正传,在对M1有了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之后,我对它进行了一
些改良(说实在的我有一些心虚,对一个北美著名设计师的心血成果进行
改良,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的无名小卒来说是不是有点班门弄斧哪?亦或
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是对它的改良我也是耗了很多的脑汁,为了能既
保持M1的优良特性又能使其综合效果更升一筹,一只率减电阻就实验了
二十多次,待详谈。)
  第一招:就是改单线分音为双线分音。SWANS M1是北美设计
师的作品,不知是他的意  图还是公司为了省缺一对接线柱,而降低成
本,不管为何,这对接线柱真不该省,要知道惠威公司  是国内最早倡
导、最彻底实施真正双分频器、真正双线分音的音响公司,想必对于双线
分音的好处是心知肚明,可这一次为什麽变单线了哪?是不是想复古?亦
或听了丹拿设计师的什麽关于相位和音色统一性的“高论”?深究不必,
但理论和实践证明真正的双线分音绝对是提高音质的一大“法宝”,就连
最经典的LS3/5A不也先后改为双线分音了吗?(雨后初晴改的最晚)
。除非你是老古董或者有什麽“歪理”。否则请您一定试一试双线分音
(甚至双功放)效果自然明了。其实SWANS M1就是真正的双分频
器双线分音(早期的是,现在的是不是双分频器待查,但  也应是可双
线分音分频器)只不过音箱内部将高低音的两根线并在一起焊在一个接线
柱上了。所以  改双线分音其实相当简单:再找一对接线柱固定在音箱
背后将高低音分道扬镳就完事大吉。具体你是钻眼还是自制一个接线板就
悉听君便了。但这里我要向杜希公司提个建议:加上一对接线柱吧。你们
的举手之劳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好处,何乐而不为哪?这一步完
成后,用双线分音喇叭线接上系统再听:分离度、透明度、定位、结象、
音场都有可观的提高。关于双线分音的好处这里就不在赘述,许多文章都
有论述,听后自明。
  第二步:衰减高音。整体而言,SWANS M1的高、中、低、各品
  段的量感分布并不算平衡。这就是为什麽许多杂志上评论M1总是用“
  高中频的分析力惊人,但低频量感不足”“具有超高分析力,但低频薄
  弱”或“象大多数小型箱一样不强调低频”等语句,或者用一些美好的
词语来怪罪于小小的五寸音盆的原因。可以说SWANS M1的高频量
感过大了,如果搭配上不能互补,或听一些经过修饰提升高频,声音偏亮
的录音,亦或本身高频分量就多一些的软件这个问题就尤为突出,甚至会
觉得有些吵耳。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什麽“监听标准”,可以暴露器材和录
音的缺点,那不过是有些“职业”的写手在粉饰太平。真正的好音响放出
的是给人愉悦和陶醉其中的美妙音乐。令人坐立不安的声音永远都不应被
指鹿为马。因为我们听的是音乐不是音响,而音乐说到哪儿也是美好的。
(另:我想我们应该尊重学习外国设计师的成果,但也要有拿来主义的思
想,迷信和盲目崇拜是永远学不到真髓的)为了要给它一个合理的衰减量
,我进行了二十多次的实验,最后确定:在高音单元前加一个3.3欧(两
只6。8并联)的金属膜电阻最为适宜,不仅可以保持M1的惊人分析力
又能平衡量感,保持音色一致,更重要的是低频段的量感明显增强,整体
效果更升一级,真有点儿小形箱营造落地箱气势的魅力。(高低音单元灵
敏度平衡的结果)。在这里我也要向厂家建议:可以在音箱背后安装对高
音单元的衰减开关(JBL、瑞宝、GENESIS、ELAC等许多名
箱都有此设计)用以提高对各个用家的适用性。可以是-1db、-3db、
-6db等几个波段,根据用家的实际情况任由把玩。
   第三步:吸音棉的调整。吸音棉的多少和放置的位置对音箱的整体效果
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低频段的量感和质感以及乐器的结象力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在我多年自制音箱和摩箱的经验中发现在高音单元的后部和
倒相管的周围粘贴海绵等吸音材料可以明显改善中高频的分析力和结象力
,乐器的实体感大大增强。原因是高音单元向后面辐射的声波经过箱体内
各面的复杂反射和散射会通过倒相管和中低音单元辐射到前方(音盆也是
透声的,而倒相管本身就是为透声而做的,有人可能片面的认为倒相管是
低通滤波器,怎麽会透出中高频哪?其实很简单,分频器不也是高、低滤
波器吗,谁见过从分频点处旮然而止的“彻底分离型”分频器哪?)和前
方声波产生干涉、衍射效应,影响声音的相位声强等音素(应该说影响是
多方面而且复杂的)在听感上造成结象模糊、中高频不通透,分析力和质
感降低。基于此,第一步:我首先在M1的高音单元R1C的背后粘上一
层1厘米厚的海绵,然后在倒相管的外壁也同样用海绵包裹粘好,再在R
1C的背后箱体塞入适量的海绵。第二步:为了尽可能的延伸低频,增强
低频量感,我将M1原箱中的吸音棉拿出大部分,只留很少撕开铺于音箱
的背面(拓展音箱内部的有效空间。)经实际视听,对低频改善甚大。
    经过以上的三大改良,可以骄傲的说,无论音质、音色还是音场、定
位、结象等要素都有很大的提高,整体效果至少提升两级。我这里不便自
夸,有兴趣的发烧友,只要有动手能力,一试便知。另外,我真    心希
望杜希公司也能实验改良,最起码也应将单线分音改为双线分音。我真诚
的盼望能通过我的抛砖引玉,提高广大发烧友对国产音箱的认识和兴趣,
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厂家一道共同追赶国外的名箱明器,让世界早日响
起“中国声”。
  

                     崔天元
                    99年7月






所有图形和文字归音响发烧站及作者所有,欢迎自由转贴和链接,但请注明出处
使用IE 4.0以上版本,800X600,小字体模式可获最佳观看效果
联系我们:音响发烧站.

摩机制作
经验心得 新品动态 好碟介绍 二手器材 视听论坛 聚会交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