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机制作
经验心得 新品动态 好碟介绍 二手器材 视听论坛 聚会交友 首页
我对发烧的理解-发烧是一门什么样的技术

作 者: j 来 自: 202.98.180.199
发布时间: 2000-08-23 10:15:46 返回本版 到视听论坛中讨论
文 章:
    对发烧是一门技术的问题,大家可能不会有什么异议。因为它本来就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实
现对声音的还原和艺术欣赏的。

    既然如此,那么首先就必须考虑如何真实再现声音的问题。

    现代的Hi-Fi音响技术认为,理想的器材应该是一套忠实于原声源的无差别系统,无论在质
感、声场、动态、音量、音域等各方面的重放都要恢复到与声源一致,使对艺术的欣赏者获得与录
音时一样的声响效果。因此,真正的Hi-Fi音响器材对全音域而言,是纯线性的、无失真的。
现代音响技术包括:声音的录制编辑技术、信号存贮技术、信号转换技术、放大技术、控制技术、
建筑声学技术这几类。它们所用的器材都是遵循Hi-Fi的思想来设计、制造和发展的。所以发烧器
材都以追求Hi-Fi作为唯一的标准和其灵魂,即便是声音控制设备生产也是如此,必须在保证Hi-
Fi化的前提下来实现功能化。

    随着音响技术、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今天的放大器,频率可达到100k Hz,总失真达
到0.1%以下,线性、瞬态、信噪比等指标已接近了Hi-Fi的总体要求,并在Hi-End思想的影响下向
个性化方向发展;A/D、D/A的信号转换,在技术上几乎可以达到任意精度;32CH的多通道数字录
音基本实现了对全声场信息的控制和原音录制;超海量的光信息存贮技术可以做到更精密的声信息
无损存贮和提取;声控制技术发展更是丰富多彩,利用DSP等技术,能够根据需要而改变声信号的
强弱、相位、谐波成分、频率响应、瞬态表现…,为加工声音效果提供了极大方便;通过建筑声学
技术与多通道放音技术的配合,对局限房间内的声场还原也不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毫不夸
张的说,利用现有技术已经能够对原音按自己的需要进行艺术的再创作(例如一些DJ对声音效果的
制作,一些发烧友对音响系统的个性化配搭和调整),从而推动了音响向艺术方向的发展。尽管现
在的技术水平仍需完善,还存在扬声器等至今发展缓慢,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与照相类似,音响对声音的再现是被动方式来实现的,其对艺术创造的限制性较大。并且,
由于限于经济等条件,国内大多数发烧友拥有的器材很有限(几乎都是只有一套设备),听音欣赏
中很少可以做不同的器材配搭,审美实现的范围窄,所以他们主要关心的还只是信号转换技术、放
大技术等实现声音重现的问题,从单纯技术的角度去认识音响。特别是受Hi-Fi的一些传统观念的
影响,现在的许多发烧友并不认为音响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手段,而是将它看做是能再现声音
的工具。应该说,这种情况与国外相比,在全面认识音响的技术性质方面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
段。

    坚持“音响是技术唯一性的”人认为:音响只有是技术唯一的,才能保证Hi-Fi观念的纯正。
但是,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是理想主义的!只要技术对音响系统中的非线性存在还有一丝一毫被保
留,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这个观点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第一,电路理论上不存在纯粹的线性放大
器,而且音响电路不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主流,已很难还有大的突破;第二,Hi-End思想出现以
来,音响系统研制已经向个性化发展,以满足人们在使用音响中审美观念的实现;第三,随着社会
越来越世俗化、商品化,人们对利用音响进行声音欣赏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如果这样的情况继
续下去,则Hi-Fi以“真”作为音响唯一评价标准的思想将被瓦解。

    也正是如此,追求音响真实还原声音的努力虽然仍会继续,但更多的人会把眼光转向满足聆
听声音的心理体验,使音响的声音重现更艺术化、更符合于自己审美实现的目标,把音响技术的功
利及效能发挥到极致,最终超越于单纯工具的使用。

    从技术的观点来看,难道音响对声音的还原就只能体现声音原本的性质麽?其实音响还包含
了其本身对声音的表现,所谓的“英国音”、“美国音”…也正是利用了这个性质才创造出来的,
并没有人认为它不符合Hi-Fi,而真实的声音倒是只有一种。因此,大家对音响在“唯真”、“唯
美”的观点之间已经妥协了。只存在心理上接受不接受的问题。而许多日本制造的音响、一些监听
用的音响倒是很“真”的,但大家并不喜欢,认为缺乏文化气息,特别是日本音响被说成了没有
“音乐味”,根本不能听。就技术而言,我相信日本人要把有“日本音”的音响做出来并不难,可
是市场会接受吗?有多少人能接受呢?今天,音乐的主流是欧美音乐,即使要民族化,考虑到向世
界介绍的因素,也要含有欧美化的成分。试想如果日本人把他们的审美观念贯穿到音响制造中来,
这样的音响还想卖到全世界吗!那就走“唯真”的道路吧,起码这是对Hi-Fi的彻底体现,但这在
中低端产品上是很难做的,并由此引起了大家的一片谴责。再说“中国音”吧,虽然也令国人魂牵
梦萦,从市场出发,制造商是否愿意去做呢?发烧友们不是言必称英国,道美国的嘛。

    对发烧友们来说,利用现有的器材配机现在已是和DIY居同等地位的技术了。这是因为音响器
材多样化发展的结果,若所有的音响都是“真”,那我们就会失去欣赏多样化声音效果的机会。在
国外的一些发烧友中,他们拥有的器材往往不只一套,所以可以通过器材的多种配搭实现对声音的
表达和选择,根据不同的声音特点确定欣赏目标,使声音的形象和意味按自己的理想充分表达,符
合于自己的审美需要。甚至有一些人采取了放弃以“真”为准则的聆听态度,认为:欣赏就必须使
我喜悦,应当是我所需要的。把声音控制的一些器材引入到了音响的聆听欣赏中来,用改变声音的
音色、频率响应、声场、时间等方法,达到欣赏目的,当然尽管如此,为了保证对声音原作的欣
赏,他们还是为“真”留下了一席之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为什么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要
在对《蒙娜丽莎》的临摹中将蒙娜丽莎改为圆眼睛,加上向上翘的小胡子。这其实是一种利用完美
对表现自我的一种表达。而这对于久已习惯于具象欣赏的中国人来说可能是难以接受的,反映到音
响的欣赏中也是这样。

    另外,计算机技术发展也将为音响的声音表达创造新的技术途径,从而丰富音响的审美。到
底未来的音响将如何发展,Hi-Fi是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体现,还是作为审美的标准被坚持下去
呢?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所有图形和文字归音响发烧站及作者所有,欢迎自由转贴和链接,但请注明出处
使用IE 4.0以上版本,800X600,小字体模式可获最佳观看效果
联系我们:音响发烧站.

摩机制作
经验心得 新品动态 好碟介绍 二手器材 视听论坛 聚会交友 首页